三代岐黄百年坚守 安中医学子探访新安医学“方氏内科”非遗传承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子暑期实践深入“寿康诊所”,感悟仁医家风与非遗魅力
7月7日上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安医学”的重要传承地——方氏内科寿康诊所,开展实地探访活动。学子们通过亲身体验与传承人方霞医生的深入讲解,近距离感受了方氏家族跨越百年的医道传承与“新安寿康”品牌的创新发展,深刻领悟了新安医学的文化精髓与医者仁心。
在寿康诊所,实践队师生受到了方氏内科传承人方霞医生的热情接待。方霞医生系统介绍了诊所的百年渊源与方氏内科的传承脉络。寿康诊所肇始于新安方氏赤桥派第44世孙方霖魁老先生(尊称“寿康先生”),他以精湛医术和仁爱之心济世活人,奠定了“新安寿康”的基石。其子方炜煌先生于1992年正式创办“屯溪寿康诊所”,毕生致力于家学、家风的传承与新安医学的弘扬。方炜煌先生幼承庭训,早年因病休学时即随父誊抄医案、研习经典,亲历中医奇效后毅然弃理从医,继承父业。他尤为重视临床实践,直至85岁高龄仍坚持坐诊一线。其子方敏、其女方霞亦承袭祖业,在坚守传统方氏内科精髓的同时,不断创新求索,推动新安医学在新时代的发展。方霞医生深情回忆,其医学启蒙始于小学二年级在父亲指导下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虽当时懵懂,但先贤智慧已在心中悄然播下种子。
图为方霞医生向同学们介绍方氏内科
方霞医生特别强调,“仁医家风”是方氏内科传承发展的核心精神。她向学子们讲述了祖父方霖魁先生在1950年联络屯溪商号、公正廉洁组织“修理石桥募捐”惠民工程的义举,以及父亲方炜煌先生常年带领子女深入乡村基层开展义诊、中医科普、扶贫助农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医者的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
在方霞医生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学子们深受触动,对方氏家族世代传承的仁心仁术和深厚的新安医学文化底蕴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与感悟。
图为同学们听方霞医生讲解
历经百年积淀,方氏内科凝练出宝贵的临症要诀:“四诊合参,细察脉;理法方药,多辨通;治养结合,重脾胃;疗效求真,斩康寿。”这份宝贵的学术思想与实践智慧得到了广泛认可。2022年,“新安寿康”成功荣膺“安徽老字号”称号;同年,方炜煌先生被评为安徽省第三届“名中医”,方敏医生被评为安徽省第三届“基层名中医”,彰显了方氏内科的学术地位与社会影响力。
图为同学们与方氏传承人合影
探访尾声,方霞医生特意邀请学子们品尝诊所根据“方式通法”系列经验方调配的“清暑祛湿茶”。同学们饶有兴致地细细品味,对这款兼具药效与口感、入口微苦而后回甘的养生茶饮赞不绝口,纷纷表示“味道不苦涩,很好喝”,亲身感受到了新安医学“药食同源”的智慧在日常保健中的应用。
此次深入寿康诊所的探访,不仅是一次生动的中医药文化教育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学子们全程认真聆听、积极互动,对方氏内科的传承脉络、学术特色、尤其是融入血脉的“仁医家风”有了立体而深刻的理解。学子们表示,方氏三代医者跨越百年的坚守与创新,正是中医药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方霞医生等传承人扎根临床、服务基层、勇于担当的实践,为新时代中医药学子树立了光辉榜样。大家深刻认识到,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不仅要精研医术,更要涵养仁心,肩负起守护人民健康、弘扬国粹精华的时代使命。此次实践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专业认同感与文化自信,激励着他们以方氏前辈为楷模,努力学习,未来投身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通讯人:刘佳怡